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

2011國際平面設計大展─「潮間代」 INTERTIDAL AGE , 2011 Int’l Graphic Design Exhibition








2011國際平面設計大展─「潮間代」(INTERTIDAL AGE , 2011 Int’l Graphic Design Exhibition) 於2011年10月於台北松菸文化園區 展開,為期一個月,我擔任策展人。邀請國內外平面設計師,一起用作品來表現我們這個時代,以台灣的觀點來定義今天的平面設計。 這個時代,沒有足以翻攪時代的巨浪,卻有一波一波綿延不停爭奇鬥豔的小浪潮。沒有穩定的環境、缺乏持續的狀態,卻充滿新物種的生命力與繼續演化的可能。處在這種類似生命交、陸海交界的時代,我們稱之為「潮間代」。展場入口是一個情境隧道,說明自平面設計一詞發明至今,我們的世界如何劇烈變化。場內以「溫暖的真愛」、「暫時的天堂」、「魔力的連結」、「簡單的未來」四個主題分為四個展區。展場上方有一個環繞全場的帶狀巨型投影,像海浪般不停送出作品影像,表現潮間代的主題概念。中央設置有個小舞台給開閉幕、演講、座談活動使用。

我要感謝所有參與的設計師、策展團隊以及所有的觀眾,有大家的貢獻與參與才有成功的展覽。 參展設計師、作品內容請參閱「潮間代」臉書粉絲專頁。以下是「潮間代」論述主文:

 「平面設計」一詞在 1922年由美國俄亥俄州設計師德威金斯(Dwiggins, William Addison)所提出,泛指以「視覺」做為溝通和表現的方式,常見的平面設計包括雜誌、廣告、產品包裝和網頁設計。有人說,西元前一萬四千年拉斯考克山洞(Lascaux)壁畫就是人類最早的平面設計;人類學家推算,早在十七世紀,台灣蘭嶼排灣族就創造了獨木舟上保護漁夫出海的太陽圖騰。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巴黎平面設計師以作品來歌頌工業文明,成就了著名的「未來主義」。二次世界大戰後二十年,台灣社會、經濟漸趨穩定,當時平面設計作品表現出對土地的反省,孕育了影響深遠的「鄉土風潮」。一直以來,平面設計師擅於運用手邊的工具、媒材、媒體,敏銳地表現他們的時代。今天的平面設計師處於怎樣的時代呢?我們從當代平面設計師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什麼端倪?

 這個世紀初,我們安穩的居所--地球,有了劇烈的改變。氣候異常、火山接續噴發 、大地震、大海嘯……,人類對美好的未來開始有了懷疑。有些平面設計師決定相信「溫暖的真愛」而創作撫慰人心的作品。然而,面對不安的地球,有些設計師選擇創造一個「暫時的天堂」逃到裡面去,就像是回到母親子宮裡那樣安全,就像是迷幻藥將人們帶到一個超越知覺的空間,企圖擺脫並化解現實的矛盾與焦慮。

 社群網站的流行是電腦問世以來最全面性的應用革命,臉書(Facebook)擁有六億活躍用戶,數不清的社群每天頻繁地互動、交流,這些豐富的活動跨越了現實疆界,也改變了意識思想,翻新了人們的價值信仰,甚至讓人民換掉了國家政府。這種「魔力的連結」,當然也影響了平面設計的面貌。

 3G手機、平板電腦的普及,重新定義了數位工具。即時功能、定位服務、應用程式改變了使用習慣,也帶來不同的平面設計概念。有的設計師丟掉舊的工作,投入新介面的開發,但也有設計師認為這樣的工具腐化了他們的靈魂,決定拔掉插頭,回到美好的舊有創作形式,在那裡得到滿足。不管是前者或是後者,都顯現同一種簡單的面貌,訴說著「簡單的未來」。

 平面設計面對的新的時代不同以往。今天沒有足以翻攪時代的巨浪,卻有一波一波綿延不停爭奇鬥豔的小浪潮。沒有穩定的環境、缺乏持續的狀態,卻充滿新物種的生命力與繼續演化的可能性。這裡因為漲潮而被海水覆蓋,也因為退潮而乾枯,既屬於陸地又屬於海,已經無法用習慣的二分法加以定義。平面設計處在這種類似生命交、陸海交界的時代,我們稱之為「潮間代」。 在這裡,我們呈現平面設計「溫暖的真愛」、「暫時的天堂」、「魔力的連結」、「簡單的未來」四種作品的特質,它們足以代表我們這個時代。

兩段影片分別是:展場設計模擬,展覽現場記錄。


沒有留言: